随着北京车展新车的密集上市、以旧换新补贴的落地实施,以及五一期间各地车展的陆续举办,消费者的观望情绪终于有所好转。
以乘联会周度零售为例,即便是中上旬,5月周度日均销量都达到4万辆以上。中汽协的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也显示,5月该指数降至今年内的低点58.2%,甚至略低于3月的58.3%。
根据6月11日乘联会公布的数据,5月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为171.0万辆,这是今年内的次高表现,仅低于1月的203.5万辆。然而,由于去年同期的销量高达174.2万辆,5月零售市场同比再次走跌,跌幅为1.9%。
批发方面,因乘用车出口量回落至37.8万辆,远不及此前的40万辆以上,5月批发销量为203.1万辆,同比增幅收窄至1.2%。
从今年前5个月的总体走势来看,因2月、4月和5月的负增长,零售累计同比增幅已进一步收窄至5.7%;批发销量虽只在2月同比下跌,但受到高对比基数的影响,今年内累计同比增幅也首次收窄至个位数,为8.5%。
由此可知,在大量新车上市、车企和经销商降价优惠、以旧换新政策等种种利好的刺激之下,今年国内消费者的观望情绪已有明显改善,销量也有所回暖,只是受到对比基数较高的影响,车市的增长压力依旧较大。
广丰日产再进前十
5月整体乘用车销量能继续保持向上走势,仍主要是依靠自主阵营。
尽管车市同比连续走跌,但统计数据显示,自主车企的销量还是保持着增长态势。
以零售销量为例,5月自主品牌零售销量为98万辆,同比继续增长12%,市场份额也得以冲高至57.6%,再次刷新历史新高。与此同时,主流合资零售销量则同比下跌21%至49万辆,德系、日系和美系的市场份额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。
因此,在车企零售十强榜单中,我们可以看到6家合资企业有且仅有特斯拉中国实现同比增长,一汽-大众、上汽大众、广汽丰田、东风日产和华晨宝马的同比均为负数,而且前三者的同比跌幅皆超过10%,其中一汽-大众的跌幅最大达到17.5%。
得益于比亚迪、奇瑞、吉利和长安等自主车企在海外市场的不断发力,5月自主在批发销量也继续维持在64%的高位,在批发十强名单中自主亦再次垄断了前四的席位,并且比亚迪、奇瑞和吉利的同比增长近40%,远远超过整体市场。至于合资阵营,5家车企只有排在末位的东风日产同比增长1.2%。
关于5月车企十强名单,还值得注意的是,5月两家日本车企——广汽丰田和东风日产同时出现在批发榜单中,前者是今年内第一次上榜,后者是继1月之后再次回归。这也是两者今年内首次同时在零售和批发榜单中占有一席之地。
通过对比早前的批发数据发现,5月广汽丰田和东风日产的销量环比确实有明显回升,同比而言广汽丰田的销量仍大幅减少,东风日产也只是大致持平。
既然如此,为何这两者会再次双双上榜呢?实际上,这大概率是由于东风本田、上汽通用五菱、华晨宝马和上汽乘用车等以往跻身其中的车企,5月它们表现不佳让这两者有机可乘。当然,这也说明相较于上述车企,广汽丰田和东风日产的表现相对稳定,才能抓住机会重返十强。
新能源零售渗透率创47%新高
再从细分市场来看,虽然5月整体乘用车市场的零售和批发销量不太亮眼,但新能源领域却异常出色。
具体而言,5月新能源零售销量同比增长38.5%至80.4万辆,批发也同比增长32.1%至89.7万辆,已大致与去年四季度冲量时的表现相当。这就让5月新能源渗透率双双创下历史新高,其中零售渗透率冲高至47%,这是该市场渗透率首次超过45%,批发也攀升至44.2%。
5月新能源零售渗透率能逼近50%,除了新能源车的使用成本相对较低、免购置税、牌照优势和路权优势等优势外,5月还有一个重大因素,那就是6月1日起续航里程不足200公里微型电动车等入门车型不再享受购置税减免优惠。
因此,我们可以看到在连续数月增幅维持在10%左右后,5月纯电零售销量同比突然扩大至27.4%,销量达到49.5万辆,环比4月增加近9万辆,这应该也是5月新能源能大幅增长38.5%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而从车身形式区分的传统三大细分领域而言,当国内零售车市继续走跌,5月轿车和MPV销量也继续负增长,不同的是前者跌幅环比有所收窄,后者却进一步加速下滑。
这或许是因为当市面上涌入越来越多中大型乃至大型SUV,尤其是增程式SUV的出现,极大地增加消费者的选择,传统MPV的产品竞争力逐渐被削弱。同时,5月SUV零售销量仍增长6.3%。
若从今年前5个月来看,轿车的零售和批发累计同比已经分别收窄至0.9%和2.7%,接下来还继续走跌,全年极有可能会转为负数,至于SUV只要不出现大幅下跌,全年同比应该能维持正增长。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
Copyright © 2001- 中国财富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:苏ICP备2022014228号
本网站所转载信息,不代表本网观点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邮箱:bgm1231@sina.com